主题: “武冈丝弦”传承人邓星艾

  • 武冈吧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11814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4/11/1 11:28:21
  • 来自:湖南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武冈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“武冈丝弦”传承人邓星艾



 静谧的夜晚,清风徐来,月光如水,古朴的石板路,幽深、绵长,柳岸河堤,一老一少两个剪影,老的拉着二胡,少的轻声吟唱,晚归的人们驻足静听,一丝一弦,撩人心扉……

老者名叫邓星艾,是“武冈丝弦”省级传承人。少者是他女儿邓子鹤,也是他丝弦传承弟子。他们弹唱的“武冈丝弦”小调,柔腻婉转、清雅脱俗,幽幽缥缈,如入仙境。

“我当时记谱水平慢,但好处又在其中——就是当时所记录的曲谱深深印在了我的脑中……”



邓星艾, 1940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武冈市龙溪镇石洪村,初中毕业后,就被招进当时的县文工团。说起与“武冈丝弦”的最初接触,邓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——

那是1960年夏天,我们剧团正在乡下支援双抢,团里急急把我调回。原来是县里请回了迁居城步的武冈丝弦老艺人杨瑞祥,进行挖掘、整理武冈丝弦工作。当时杨老已是近八十高龄的老人,而我则是初出茅庐的二十岁的年轻小伙。当时条件非常简陋,工作地点就设在剧团木房堂屋过厅内,就在一张乒乓球台桌上记录。我负责记谱,另一个文工团的职员杜金玉则负责护理杨老先生的生活。那时为了保证杨老先生的生活,在计划经济的年代,剧团还专门到副食品公司为杨老批了副食的条子。当时杨老先生边弹边唱,我就在一边记谱。由于当时我记谱水平慢,还不够熟练,往往要杨老一句一句地唱几遍才能记下来。记不清的地方,更是要反复多次,就这样大概用了四十多天,才全部记录完。在杨老的悉心传授下,我掌握了“武冈丝弦”的演唱与伴奏风格,将杨老演唱、传授的“武冈丝弦”音乐曲目,一一记录成文字和曲谱。由于记录得慢,又反复多次,也给我带来了好处,就是当时所记录的曲谱深深印在了我的脑中,几十年过去了,我还能一一背下来。从那以后我深深喜欢上了武冈丝弦,也从此让我走上了研究武冈丝弦这条路。根据那次挖掘的情况,县文化馆在1960年10月专门整理成了一本《武冈丝弦音乐》,收有小曲24首,丝弦戏5个,共印了300册。

1979年邵阳地区戏工室编印的《武冈丝弦》一书,就是在这个基础上,增添了部分曲调。

“我从事武冈丝弦研究五十多年,感受最深的是民间曲艺浩如烟海,熠熠生辉,而武冈丝弦就是最璀灿的一颗……”



上世纪七十年代,邓星艾开始尝试用“武冈丝弦”音乐风格进行创作。细数他的作品,让我惊叹,生活从来是不亏待有心人的。1974年,用“武冈丝弦”音乐移植的《龙江颂·闸上风云》获湖南省曲艺调演二等奖;1976年,武冈丝弦戏《方向盘》参加了湖南省曲艺调演并获得三等奖。1992年,小戏《电话夫妻》获省优秀音乐奖。邓星艾除创作丝弦音乐外,还在丝弦戏中担任乐师及扮演戏中角色,丝弦戏《一箩谷》中担任该剧主演;古装丝弦戏《海瑞》中主演海瑞。邓星艾在创作丝弦音乐的同时,还从理论上进行戏曲音乐的研究。1993年,他撰写的论文《从祁剧传统音乐对比手法的运用联想戏曲音乐未来之走向》参加中国戏曲音乐理论研究会第一次年会,获《中国戏曲音乐集成·湖南卷》艺术科研成果二等奖。2009年,撰写的论文《“武冈丝弦”的源流》载入《邵阳政协》2009年第5期。

在“武冈丝弦”创新和发展上,邓老也做了大胆的尝试,取得较好的效果。近几年,新创作了一系列以“武冈丝弦”曲牌为主的小戏曲,有《金脑壳传奇》、《牧鹅姑娘》、《卤菜飘香》、《抢村官》、《“骂”老公》、《武冈是个好地方》、《忆秦娥·穿城游春》等,这些作品在群众中广为传唱,深受欢迎。2008年,《牧鹅姑娘》代表武冈参加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展演。2010年,《抢村官》代表邵阳市参加了湖南省首届农民艺术节,获得银奖。2011年12月湖南经视台对邓星艾进行采访后,以“小曲能上大舞台”为专题在全省播出。

 

“武冈丝弦传播着的不仅仅是一群音符,更像一群生命,在空气中跳跃。随着弹唱的音韵,将力量无限扩张。”

为了让仙乐之音,薪火相传,更好地将“武冈丝弦”保护、传承下去,邓星艾不顾年老体弱,每天都督促、检查女儿学唱武冈丝弦,还经常带她到公园、河边、休闲场所演唱,以便更多的人喜欢、学唱,他还手把手辅导女儿邓子鹤学习“武冈丝弦”作曲,经过两年的学习,邓子鹤已初步掌握了“武冈丝弦”的演唱风格,并能按“武冈丝弦”曲调特点谱写新曲,如《抢村官》、《武冈是个好地方》就是她谱写的第一稿。

邓老还经常到“武冈丝弦”传承基地——武冈市都梁风歌舞团和武冈二中,给学员们上课,从理论和演唱两个方面进行教学,鼓励青年人学唱丝弦,熟悉民间音乐,现在学习“武冈丝弦”的良好风气正在年轻一代中漫延。2010年,邓星艾受武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委托,义务编写“武冈丝弦”音乐教材,并为全市范围的中小学生进行丝弦讲座。随着“武冈丝弦”的保护、传承工作力度的加大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“武冈丝弦”,社会业余演出团体开始演出“武冈丝弦”节目,很多大、中专艺术院校的毕业生,都以“武冈丝弦”做为毕业论文素材,无论是节目创作还是撰写毕业论文,邓星艾都毫无保留地为他们提供帮助。

由于“武冈丝弦”从六十年代中叶就开始匿迹,三十多年的中断,使“武冈丝弦”曲目散失严重,已没有一个完整的版本,濒于危亡。邓老历经数载、呕心沥血,将自己几十年收集曲目,重新整理、编辑了一本《武冈丝弦》,所收传统曲调197首,新腔曲调47首。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曲谱较全的一本,是学唱和研究“武冈丝弦”的较完整的资料。

几十年来,邓星艾潜心研究、保护民间音乐,其主要成绩已载入《当代艺术界名人录》和《武冈当代人物谱》。搜集整理的戏曲音乐作品载入《中国戏曲音乐集成?湖南卷》和《湖南地方剧种志》。

作为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,邓老非常感慨地告诉我“我很荣幸在晚年等来了党和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,我相信,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武冈丝弦的前景定会灿烂!仙乐之音,定会薪火相传……
  
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,不再提供回复功能,请勿尝试回复!!
""